又读了一遍《林徽因传》,使我对她的仰慕之情更深了。
林徽因是我国民国四大美女之一,而且是其中最幸福。她是一位漂亮的才女,是一位建筑学家,一位诗人,一位设计师,一位散文家,真的是集美丽智慧于一身的才女。
她是一个能够光照他人的人,她的才思感人,她的言语暖人,她的光彩照人,她的魅力引人。
她的一生演绎了美丽与智慧的真正结合,她的生活中充满了乐观与坚毅,她就是个美的存在。
一、家教与成长
林徽因出生在杭州城内菜官巷27号,祖上也是当地望族大户,祖父是与康有为同科的进士。家族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,而且开了中西合璧的教育方式的先河。
父亲林长民曾在日本留学数年,也很有政治抱负,参与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》的制定。林徽因是家中长女,“徽因”这个名字,是祖父用《诗经》里的“……大姒嗣徽音。”取的,想必祖父是希望自己这个孙女也能像周文王的祖母和母亲一般,以美德涵养后世。
林徽因的启蒙教育是由其姑母开启的,后又上了英国教会学校。父亲经常外出,寄回的书信都是由林徽因回复。在女儿的回信中,父亲看到十二岁的女儿出众的才华。于是在外出办差时,带她游历了欧洲各国,法国、意大利、瑞士、英国等国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。
行万里路,读万卷书,林徽因在父亲外出工作期间,阅读了一些国外名家的作品,欧洲大陆的文化也在她的脑海里有了立体的印象。
在欧洲游历期间,他考上了爱丁堡圣玛丽学校,表现优异,交了不少朋友,在同朋友的交谈中,林徽因才知道,原来建筑并不是简单的盖房子,它也有自己的语言,有自己的美感,是一种和诗歌、绘画一样的艺术形式。她也见识了伦敦生动雅致的建筑,当朋友问起她的理想是什么时,她陷入了沉思,也许就是在这里让林徽因的心中埋下了做建筑的种子。
二、爱情与事业
林徽因与梁思成可以说是青梅竹马,梁思成是梁启超之子,梁启超在清末民国时期也是一位重量级的文学家,思想家,教育家。林长民与梁启超交情甚好,自然,孩子们也会有见面的机会,随着年龄的增长,在双方家长的安排下,两个有共同思想的人很快就成了朋友,继而成了恋人。
两人一起出国留学,在林徽因的影响下,梁思成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专业,林徽因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系(建筑系不招女生)。林徽因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建筑系的全部课程,并且成绩很好,还通过自己的努力,成为了建筑设计这门课的助教。
林徽因生日,梁思成精心制作了一件生日礼物——一面现代合成仿古铜镜,这个别致的生日礼物是梁思成独自雕刻、铸模、翻砂而成的,用心之巧,用情之深,镜可明鉴。
两人互相勉励,共同学习,在宾大的学业即将修完。两个人的毕业成绩也非常优秀,梁思成的设计方案都获得了金奖(几乎没有刚毕业的学生得到),林徽因也从建筑系助理做到了辅导员的位置。这样的成绩找一份工作是没有问题的,可是他们两个选择了继续深造。
梁思成申请哈佛大学研究生院,攻读东方艺术学博士,开始了他建筑美学的探索;林徽因选择了耶鲁大学戏剧学院,学习舞台美术设计。两人在各自的学院里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,而且都是最优秀者中的一员。
即将毕业时,双方父母在北京为他们举行了订婚仪式。结婚仪式在中国驻加拿大领事馆举行,真的是珠联璧合。
两人的蜜月之行是在欧洲各国的著名古建筑间穿行,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,法国的凯旋门、巴黎圣母院和卢浮宫,意大利的圣彼得大教堂和角斗场遗址,西班牙的阿尔汉布拉宫,都留下了他们探索的身影。
这些古建筑吸引着这两个年轻的建筑美学博士,虽然林徽因曾经也来过这些地方,但那时只是一个小女孩,现在是带着专业眼光重新观赏这些古建筑,收获颇丰。
他们携手进入建筑学领域,当然也相拥进入婚姻的城堡。
三个多月的携手伴游,两个人心灵的桥梁更加坚固,在这座有事业的认知、生活的相知以及心灵默契所搭建的桥梁中,两个人无时无刻不经受这艺术和幸福的滋养。这种滋养,令两人在以后相伴的时光中,不管贫病苦痛,都保持这一种诗意的乐观心态。
专注起名30年,已为30000+宝宝和10000+企业店铺赋予美名,大师微信号:stc383,如需大师人工起名,可以加微信,备注:VIP,否则不加!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nyouxuan.com/585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