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国有个傻小子运气很好,旷野里砍柴,人家是守株待兔,他是砍柴待鹿。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小鹿,慌不择路,刚好跑到他的面前,他上去将鹿砍死,很怕被猎人看见跟他索要,就把鹿扔到一条沟里,用些干草啊芭蕉树叶盖在上面藏好。心里不胜欢喜,心想天上掉馅饼的事情让自己遇上了。转头继续做事情,一会儿竟然把那鹿的藏身之所忘了,怎么都找不到了,他摸摸脑袋,以为自己刚刚是不是做了个梦。

在回家的路上,他边走边念叨着,明明是用芭蕉叶将藏鹿的沟盖上了呀,可就是找不到了什么的,这些话被旁边的一位路人听见了,就去寻找,果然找到了,并把鹿扛回自己的家里。回到家,跟老婆说:“刚才听个打柴人说梦里得了头鹿藏在芭蕉叶下,我根据他的描述,去了就挖了出来,那家伙还真以为自己在做梦呢。”他老婆很高明很诙谐,说:“不是你做梦,梦见个砍柴人说鹿的事情吧?真有那个砍柴人吗?你还真搞了头鹿回来,看来你的梦很灵验吗!”这位老公说:“反正鹿都被我背回家了,管它到底是他的梦还是我的梦呢?”

那位忘性大的砍柴人,回家的一路上,还是一边走一边念叨着那鹿的事情,搞不清是梦是真,但就是不甘心找不到啊。晚上做了个梦,不仅梦到了藏鹿的地方,还梦到那位路人已经把鹿拉回家。第二天一早,他根据梦中的情景找到了那位路人家,果然看到那头鹿。双方争执不下,只好闹到衙门里。法官听了他们的描述,就做了如下宣判:“你这颠倒‘黑白’的傻蛋,明明真得了鹿,却认为是梦;而明明是做梦,竟然看成真实的,又的确找回来了。那个被告呢,也确实拿了鹿,听起来倒像是那砍柴人的。而被告的老婆却又说他也是梦里获得的鹿,跟没得到没啥两样。现在既然真有这一头鹿,你们就两家各一半吧。”

这个事件最终传到了郑国的国君那里,他取笑道:“嘿,有趣!这个法官他自己大概也是在梦里判的这个案子吧?”于是,国君告诉了国相。国相这样回答:“梦与不梦,我可没那么大本事能够分辨。如果能分辨出是梦还是觉,只有去问皇帝和孔子。然而,他们二老都已经过世,谁还有能力搞得清?算了,我看法官这一分为二的处理办法挺好。”
这个故事很搞笑,很深刻,很值得品味。这位砍柴大哥,猛然间天上掉下个大馅饼,好事儿来得太突然、太猛烈,惊喜过度,不太敢相信是真的,所以一下子蒙住了,满嘴念叨的都是“芭蕉叶子,”忘了所藏之地,还以为是场梦。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例子也不少,惊喜来得太快,大多数人都会说“我不是在做梦吧?”
那位老婆也很诙谐,平时听老公总是谈些异想天开的美事儿,所以老公一说撞了大运得了头鹿,她立刻就拍扁他,又是在白日做梦。白捡回来的有什么好,只是一次性的,跟没得到一样,有本事隔三差五你就给老娘扛回来一头!现实生活中,这样的事也很多,就如老公出去打麻将,回家跟老婆汇报战果一样。
法官听这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,梦啊醒啊,醒啊梦啊,凡是脑子不清楚的,都给绕进去了;还好,他快刀斩乱麻,一人一半就算了。
国君是看热闹不嫌事大,非要分个“是梦是醒”,哪里明白“转眼改变,梦已不相连。。。”还好,国相会抹稀泥,装不懂,把圣人抬出来给自己开脱,省了大家的事儿。
这段情节,拍成电视小品有得看了。
《列子》原文【郑人有薪于野者,遇骇鹿,御而击之,毙之,恐人见之也,遽而藏诸隍中,覆之以蕉,不胜其喜,俄而遗其所藏之处,遂以为梦焉。顺涂而咏其事,傍人有闻者,用其言而取之。既归,告其室人曰:“向薪者梦得鹿而不知其处,吾今得之,彼直真梦者矣。”室人曰:“若将是梦见薪者之得鹿邪?讵有薪者邪?今真得鹿,是若之梦真邪?”夫曰:“吾据得鹿,何用知彼梦我梦邪?”
薪者之归,不厌失鹿。其夜真梦藏之之处,又梦得之之主,爽旦,案所梦而寻得之。遂讼而争之,归之士师。士师曰:“若初真得鹿,妄谓之梦;真梦得鹿,妄谓之实。彼真取若鹿,而与若争鹿。室人又谓梦认人鹿,无人得鹿。今据有此鹿,请二分之。”以闻郑君。郑君曰:“嘻!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?”访之国相。国相曰:“梦与不梦,臣所不能辨也。欲辨觉梦,唯黄帝孔丘。今亡黄帝孔丘,孰辨之哉?且恂士师之言可也。】
专注起名30年,已为30000+宝宝和10000+企业店铺赋予美名,大师微信号:stc383,如需大师人工起名,可以加微信,备注:VIP,否则不加!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nyouxuan.com/578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