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渝状植物幼苗长势好或曰“胖壮zuāng”。状猪儿长得油光水滑或叫“肥胧胧lōnglōng”,有字谜曰:
一个猪槽儿放当中,六个猪儿肥胧胧。上边有草来盖,下边有墙来挡风——打一字。
谜底是“韮”,乃“韭菜”之“韭”的异体字。“胧”,《玉篇·肉部》:“肥皃。”鲁孔切/卢红切。
状人胖通用“胖乎乎”。“乎乎”形容胖,跟圆鼓鼓情状相似,宜作“膴、胡”等:
【膴】《诗·小雅·小旻》:“民虽靡膴。”朱熹集传:“膴,大也,多也。”荒乌切,平模晓。鱼部。
【胡】《逸周书·谥法》:“胡,大也。”户吴切,平模匣。鱼部。
川渝状人胖,或叫“胖冬冬”,或戏谑之曰“胖冬瓜”,或叫“胖都都/嘟嘟”。我们通过《汉语方言大词典》把全国各地状胖的词收拢来,大致有如下这些。
一、状“胖”之词
【胖冬冬】(儿童)胖乎乎的样子。西南官话,四川成都:娃娃~的,好逗人爱啊。
【胖胖蛋蛋的】胖。晋语。山西柳林。
【胖胖答答】胖的样子。这家伙,光得发亮的脑袋,一身黑中山装,~的,很像个中委。(汪曾祺“致黄裳信函”,1948。《百年(1920-2020)曾祺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,P59)
【胖胖达达】人长得比较丰满。①冀鲁官话,天津。②中原官话,河南商丘。
【胖笃笃】肥胖而可爱的样子。吴语,上海:~的面孔。江苏苏州。《杂格咙咚集》:“俚碰着仔一只大黄狗,又是好看,又是强壮;~,光溜溜。”程志达等《真情假意春梦》:“只看见马路当中有个矮墩墩、~,大头大脑的青年人。”江苏无锡。
【胖腯腯】肌肉结实、饱满,胖乎乎的。①蓝银官话,甘肃武威。李鼎超《陇右方言释器》:“俗谓肌肤充盈曰~。”②江苏东台:他~的。②西南官话,湖北武汉:长得~的。也作“胖墩?”:吴语,上海。王幼兰《公爹轶事》:“(我的女儿)模样胖墩墩,很是健康、活泼。”
【胖墩墩】
【胖得得】小孩肥胖好看。江苏江阴。
【胖呆呆】胖胖的(有时作名词胖子用)。①中原官话,新疆吐鲁番。②蓝银官话,新疆乌鲁木齐:个人长底~底,还要穿个牛仔裤,都快挣烂咧|那么个~,还硬要去参加舞蹈队呢。
【胖嘟嘟】胖得可爱。①西南官话,四川成都:小女孩挺漂亮,~的,十分惹人喜爱。克非《春潮急》三四:“那姑娘顶多十八九岁,长得~的,顶有精神。”贵州赫章。②官话。1980年第1期《小说季刊》:“十二岁的他,~的脸,天真无邪的眼睛,腆腆地笑着。”也作“胖都都”:西南官话,重庆:这个小娃儿~的。云南昭通。姜亮夫《昭通方言疏证·释人》:“谓肥胖曰胖敦敦,指小儿则曰~。”云南永胜、大理。
【胖都都】西南官话,重庆。
【胖处处】肥大。西南官话,四川成都。
【胖不搭】微胖的样子。东北官话。
【胖不伦墩】微胖而解释的样子。东北官话:的。辽宁:这位举重运动员身体真好,他长得~的。
还有“胖不搭的”(胖得难看。东北官话,吉林)、“胖古轮墩”(胖乎乎的样子。东北官话)、“胖咕轮墩”(很胖的样子。很胖的样子。山东)“胖咕囵墩儿”(小孩胖胖的,招人喜爱。北京官话)、“胖圪墩墩”(又胖又壮实的样子。晋语,山西和顺)、“胖勃愣登”(很胖的样子。吴语,上海)、“胖都都格”(胖胖的。吴语,江苏丹阳)、“胖腯腯格”(肥胖可爱。吴语,江苏丹阳)“胖嘟胖嘟”(胖,丰满。西南官话,四川成都)、“胖卜扽扽儿的”(胖得可爱。晋语,河南获嘉)等。
陕西宝鸡(中原官话)的【胖胀】(胖)纳入此系。
二、“胖冬冬”及关联词阐释
“胖冬冬”“胖(口董)(口董)”之“冬冬”“(口董)(口董)”,可以用“胨、朣、胨”等来解释。
【胨】《玉篇·肉部》:“肥也。”覩动切。
【朣】《玉篇·肉部》:“肥皃。”徒东切
或“胨”字,《玉篇·肉部》:“肉胨。”可以追溯到“肥充”之“充、朣、(月成)”等:
【充】《左传·襄公三十一年》“寇盗充斥”杜预注:“满也。”《仪礼·特牲馈食礼》“宗人视牲告充”郑玄注:“犹肥也。”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“卓素充肥,脂流于地。”充肥同义复词。昌母冬部。
【(月成)】《方言》卷二:“梁益之间,凡言盛及其所爱,伟其肥(月成)谓之?。”卷十三:“腯也。”《类篇·肉部》:“肥也。”《集韵》时正切,去劲禅。耕部。
【脭】《文选·枚乘〈七发〉》“脭脓肥厚”李善注:“脭,肥肉也。”吕延济注:“脭,肉之精者。”《集韵》驰贞切,平清澄。
【胜】《管子·入国》“身之膌胜而哀怜之”尹知章注:“胜,肥也。”桑经切,平青心。耕部。
还有“胋腞”等。
【胋】《集韵·沾韵》:“肥也。”徒廉切,平添定。
【腞】《方言》卷十三“(月成),腯”钱绎疏:“腞,与腯同。”柱兖切,上狝澄。元部。
胖“愣登、轮墩”与“胖不拢耸”的“拢耸”,均与“龙钟、累赘”(川渝或曰“累堆”)关联。臃肿与肥胖情形近似。自“墩腯”以下的笃笃、答答、达达、嘟嘟等,属于“充壮 胋胋→胋胋 腞腞 笃笃→笃笃 嘟嘟”系。
广安还说“胖zuái了”“胖zuái胖zuái的”“胖zuáizuái的”,“zuái”照样纳入“充胨”系解释。
“冬瓜”,并非冬天生长之瓜,就其充肥而言,与“充、胨”关联,乃“充壮”(健壮)之谓也;就其滚圆而言,与“冢墥同→团圌蛋→周匝椭”系的“圆”关联。“瓜”与“果”是“浑”圆状。
三、苦哈哈
【苦哈哈】形容贫困而苦恼的样子。北京官话:瞧他家~的,心里窄得慌|~的过日子。
汪曾祺1986年纪念老舍的小说《八月骄阳》借太平湖看门老人张百顺之口说:“合着这位老舍他浄写卖力气的、耍手艺的、做小买卖的、~命穷人?——那他是个好人!”(郜元宝《汪曾祺论》,《百年(1920~2020)曾祺》,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,P37)
“苦哈哈”跟“苦齁齁、苦济济、苦哜哜、苦蘻蘻”等意思差不多:
【苦齁齁】形容生活过得很苦。吴语,江苏溧水。
【苦济济】(1)(味道)有点苦。①江淮官话。江苏盐城:莲子吃起来有点~的。②吴语,上海。《歇浦潮》第八五回:“我很希奇,这东西吸在口中,又不比糖那样甜,~有甚好吃。”浙江杭州。(2)痛苦;可怜。吴语,上海。评弹《真情假意春梦》:“老光棍一条~。”
【苦哜哜】形容悲苦无援的样子。吴语,江苏苏州。顾颉刚《吴歌甲集卷下西方路上一笼鸡》:“有娘小鸡随娘转,无娘小鸡苦哜哜。”
【苦蘻蘻jìjì】江淮官话,江苏扬州。(1)味苦:这个药~的,真不好吃。(2)寒苦:你看他那个~的样子,真叫人舍不得。
川渝“苦叽叽”的说法。蘻,《尔雅·释草》:“蘻,狗毒。”郭璞注引樊光曰:“俗语苦如蘻。”古诣切。
“哈哈、齁齁、济济、哜哜、蘻蘻”属于“邛穷窘→困寒極→极苦”链上的词。
【邛】《广韵·钟韵》:“~,劳也,病也。”
“我视谋犹,亦孔之~”毛传:“邛,病也。”(诗·小雅·小旻)渠容切。
济(子礼切)、哜(在诣切)舌面化后与“蘻、叽”等合流(“哜”有见母〔居谐切〕一读,同“喈”)。
专注起名30年,已为30000+宝宝和10000+企业店铺赋予美名,大师微信号:stc383,如需大师人工起名,可以加微信,备注:VIP,否则不加!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nyouxuan.com/374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