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看民俗学家韩得敏老师的文章,谈到怀庆方言“厮跟”,挺有趣,再深入研究研究,挖挖这“厮”里边的故事。
“厮”读si,一声。不得不说“厮”字可是历史悠久,在古代使用最频繁。可命运不济,出身不高,用它组词,多不够高大上。

先看这个字的组成,“厂”字头,表示在一个房子里,可惜只有半拉墙,无法遮风避雨;里边是“斯”字。“斯”字又由其、斤组成。老祖宗创造汉字是有规律的,有来由的,不信你看,“其”是上下两部分构成,上部是一个簸萁,下面是一个凳子,意思是一个簸萁放在凳子上。“斤”是斧头。这是不是说明这个房子就是放农具的,引申就是下人干活的场所。你看出身决定了等级,“厮”字只能叹命苦。



正由于“厮”字来由不好,它所表达的意思大多就可怜叹了。
在古代的生活中,地主、官宦称家里干粗杂活的男奴隶或小役叫“厮”,如“厮仆”、“厮役”,把他们住的房子叫“厮舍”。唐宋以后的白话文中,称呼无身分或下贱的人为“小厮”。
然后,更进一步反应在对身份不高的人的蔑视,如:“这厮”、“那厮”,相当于现在的口头语“这小子”、“那小子”,极其不尊重人格。好在,随着时代的进步,这些低俗的有辱人格的词语已经消失了。
说了半天,“厮”与我们的口头语“厮跟”有啥关系呢?这就是“厮”的又一层意思了,表示“相互”。不妨举几个例子:
“厮打”:这俩人又厮打到一起了。也有写做“撕打”。

“厮扯”:他俩是公说公有理,婆说婆有理,整天厮扯不清。
“厮混”:他整天和一群不三不四的人厮混在一起。含贬义。
她也不结婚,成天和那个男人厮混在一起。含贬义。
“厮杀”:战士们奋勇战斗,和敌人厮杀在一起。

“厮跟”:咱俩厮跟去逛街吧。

“厮守”:巴金《家》二六:“自然她满心希望他来拯救她,让她永远和他厮守在一起。”
这“厮”最高光的表现是成语:
“耳鬓厮磨”:两人结婚以后,耳鬓厮磨,相敬如宾。
“长相厮守”:友情与彼此相处让你们在岁月中长相厮守。
“厮”字是不是很有趣。

专注起名30年,已为30000+宝宝和10000+企业店铺赋予美名,大师微信号:stc383,如需大师人工起名,可以加微信,备注:VIP,否则不加!即可享受VIP减免优惠服务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kunyouxuan.com/3659.html